乐文小说网 > 穿回九零全家下岗前清澜皓月 > 第650章 第650章

第650章 第650章


有人扬声问道:“黎总,  你要表演什么啊?”

        这是后来跟着过来的,没听到美女大学生前面说的解密财富密码之类的,只听说黎夏要路演。

        站在前排的陈玲挽着着徐海的胳膊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

        黎夏哭笑不得地道:“我不表演,  我要演讲!”

        “哦,  原来是演讲的演。好,你演你演。不是,你讲你讲!”

        哪怕是冲着看节目来的本地人和游客,看到果然是黎夏亲自登台,  也都驻足在下头听着。

        身家超过50亿的女富豪,  平常很少见的啊。

        而且还这么漂亮!听听呗,反正放假了没事。至于那个债券,她还能逼着人买啊?

        想听听她是如何发家致富的人就更是全神贯注了。

        黎夏笑道:“我们中国人讲究含蓄啊。不过我今天得反其道而行之。我得‘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旁边坐在电脑后的吴娜一敲键盘,  黎夏背后电脑大幅屏幕上的背景图发生变化:遮挡的幕布缓缓朝两旁开启,露出第一幅图片。

        最上方是黎夏集团公司的logo,  公司名全称。

        下方是修建中的农贸市场门市。

        “1993年,  我用之前两年半开面馆攒下的十万积蓄买下了镇上农贸市场挨在一起的六个门面。然后我就几乎身无分文了。只能跟亲友借了六万来进货。当时一共招募了60名员工。”

        下头有人笑道:“队伍才开张啊!”

        黎夏点头,  “对,七八个人,  十几条枪。”

        吴娜再敲键盘,  换了一张图片:她们第一批人流着汗军训!

        里头站军姿的她还挺显眼的。

        就有人问道:“姑娘,  看你年纪轻轻原来还是元老啊。你现在多少钱一个月啊?”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工资了。

        吴娜抿嘴笑道:“我前几天刚升职,年薪三四十万吧。”营业部门的l7大概50万往上,会多一点。

        底下一片抽气声,“黎总,  你还招人么?”这是一年在北京买套房的节奏啊。

        黎夏笑,“招啊,我们公司的招聘启事一直都挂在网上啊的。不过,  她可是从第一家店开业干到现在,本身也十分优秀。”

        众人哂笑,没赶上人家创业那会儿,你就是干八年估计也那不到这样的年薪。

        黎夏继续道:“这60个人除了当时就上了年纪、应聘保洁员的,如今最低也是l5级别了。呃,l5年入十万以上。”

        下头又有人问道:“那最高的是多少年薪呢”

        黎夏笑着指了下照片上的吴青峰,“l8,集团公司副总,年薪300万。他是从第一个店长、第一个区经理做起来的。”

        300万?他们干一辈子估计都赚不到。

        “那他是什么学历啊?”在场有大学生样子的人问道。

        “香港中文大学的emba啊。”

        “后来去读的吧?”

        “那当然。当时93年,大学包分配。我根本就招不到大学生。这位吴总是百万大裁军的退伍兵。不过,保洁员你们也别小看了人家。兰姐,第一批的保洁员,这次买了6000元的债券支持公司。”

        画面一转,屏幕里的兰姐一身工服,笑容自信大方的道:“我入职那年39岁,下岗了。家里有老人要养,娃儿要读书,自己也得吃饭啊。男人就是个拉蜂窝煤的,肯定养不活我们一家五口。我听说有店子要招打扫卫生的,就去应聘了。我干了八年,工资从120涨到现在的五六百。你们看,这是我和我老公在镇上买的房子!”

        兰姐家曾经低矮的棚户房和如今窗明几净楼房的图片一起出现在屏幕上。

        她家的几口人,孩子长大了。但老人和他们夫妻的精气神却是更胜过八年前。

        其实黎夏一开始没想这么拍的,是听说兰姐去买债券被人说成是她的托。

        她就干脆给坐实了。

        不然,光是那几个数据:公司净资产40亿,年利息8,1000多家超市门店,1200多家餐饮店,400辆重卡,400辆皮卡,二十多个已经开盘或正在建造的小区,互联网用户数百多万

        这些直接就一行一行很醒目地印在宣传单上了,吸引众人今天在网上或者现场来了解黎夏的财务密码。

        可这么干巴巴的讲数据肯定不够吸引人啊。

        所以,她干脆随心所欲的发挥了,讲创业史!

        兰姐这样的人设,就是全中国上亿普普通通、底层劳动人民的典型。尤其这几年下岗,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实在太多了。

        这就很容易引起共鸣了。即便自己不是,身边而已肯定有这样的人。

        兰姐之外,又有丁明明、王广峰等人作为各种来源的员工代表亮相。

        吴青峰在视屏里出场的时候,底下一群人喊道:“吴总——”

        黎夏笑了一下,“我开始讲了哈。不要鼓掌了,现场已经够热闹了。”

        这会儿估计上千人了,而且还源源不断有人从四面八方涌过来。

        黎夏递了个眼色给郭权,郭权安排人把她的亲友团引到远处去安坐,把前排的位置给让出来。

        说起来这会儿倒是后面楼上大厅的人看得最清楚,简直vip坐席。

        “93年9月28号我的第一家超市开业。就刚才那六个门面拼凑出来的260个平方。当时全镇连个合适的大门面都找不到。然后我从镇上到县城,再到市里,省里。当时我跟傅总说我们这是走的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听众发出会心一笑,有人道:“但是除了x山,你的超市都只开在一二线,顶多三线城市啊。”

        黎夏点头,“我原本是打算先从乡镇开始的。因为乡镇的房租、人力超本超便宜,赚的利润点数要比一线高几个点。可是94年我遭遇了一只拦路虎!那一关要是没过,估计你们今天别说看我路演,根本都不可能知道我。”

        下头的人津津有味的听黎夏讲。

        普罗大众对这种从底层开始逆袭的故事最喜欢了。不然起点的逆袭流、打脸小说怎么能有那么多的受众呢?

        便有人问道;“黎总,是什么拦路虎啊?”

        “x山当时有两兄弟,都是赫赫有名的煤老板。他们预备投资其它行当,就瞧上了我的超市。预备给我买了,再给我留10的股份给他们打工。”

        这个人设一听就是地头蛇,恶毒反派!

        听众听得挺起劲,纷纷出声道:“那肯定不能干啊!超市就好比下蛋的母鸡,每天都能捡鸡蛋。然后母鸡本身还很值钱呢。卖了就拿到那点钱,什么都没有了。”

        “对,而且你还可以不断开分店。”

        黎夏点头,“这两位大哥说得很对。我肯定不答应啊!而他们,自然是要对付我的。”

        “那他们怎么对付你啦?”有个中年妇女扬声问道。

        黎夏道:“我堂哥比我早下海,混得还不错。所以我在x山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而且当时他们正在转型,就没有用太非法手段。但他们几个月里一下子开了几十家店。在94年年底一起开张,全部货物打七折。这样他们一天会亏损两万,就宁可这么亏也要逼得我的货全砸手里,不得不卖店给他们。他们通过降价把我的生意抢走了。但我房租、工资,这些每天都是要照给的啊。”

        “对啊,你怎么办的呢?”那种场景想想挺着急的,代入感很强。

        黎夏道:“他们降,我也只能跟着降啊。不然东西就真砸手里了。平白放过了保质期,那就只能作废了。而且没有进项,我拿什么来付房租、工资呢?可是,降价煤老板亏得起,我亏不起啊!光是这样我是没法熬过来的。我当时哪能跟他们拼家底啊?”

        下头听的人纷纷点头,“是啊、是啊,那会儿他们肯定比你有钱多了。”

        “所以我也采取了几个措施。第一,我开始大力主推生鲜。我当时店已经不少了,有三十来家吧。我一直都在卖生鲜,但没有作为主打。但生鲜好啊,都是从农民手上买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哪怕是降价也还有一点点赚头。积少成多,这点赚头可以填一部分亏空了。当时我生鲜的营收占了总营收的一半。不过,还是不够!”

        在场众人听得聚精会神的,很替当时的黎夏着急。

        “我就又想了别的办法。x山的自治县山高路急,完全是穷山恶水之地。那俩煤老板看不入眼没去。我不是招了很多退伍兵么,他们里头有汽车兵退伍的,车技还可以,不怕跑那种陡峭山路。我就派人在两个自治县各开了三家店,把山里的特产也运出来卖。大家知道那样僻远的地区是很缺物资的啊。以前马帮一包盐巴要换人家好多东西的。所以我的超市去了,生意超好。”

        身后俱乐部里的众人道:“她这是在讲故事么?”

        “是啊,讲她自己创业的故事啊。你不觉得这样特别引人入胜么?要真是做报告,下头人能越聚越多啊?”

        下头这会儿起码两三千人了,也亏得长安俱乐部门脸够宽,还容得下。

        过不来的人就站在远一点的地方听,长安街两边都站满了人。

        幸亏一早报备过公众集会,按一万上限报备的。

        郭权带着60名保镖作为维持秩序的骨干,本地安保分公司的三百多人也都来听从安排。

        这就四百号人了。再加上公安也安排了一部分人来,能维持住秩序。

        这四百人和公司其他工作人员都是拿的四薪,黎夏还怪心疼的。

        但是,想要借黄金周的人流高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俱乐部看热闹的众人看着这个势头,也纷纷认可了黎夏这种别开生面的演讲。

        不管怎么样,人家能把人聚拢来听她讲,这就是成功的路演了。

        下头黎夏还在继续讲述,“另外,在山里不值钱的特产,被我们一皮卡、一皮卡运出来卖,价格也能翻上两番。这里又能填一些亏空。”

        “就通过这几个手段,我的超市熬过来了、活下来了。但x山我有三十家店,总不能就一直跟他们打价格战,赔本卖。更不可能把店就这么卖了。大家两败俱伤的斗了四五十天,都亏得有点惨。煤老板再有钱,那也不是捡来的啊。95年的百来万,就这么砸水里不管是他们还是我,都还是心疼的。而且他们这么降价,眼看也不能逼得我卖店了。双方就坐下来谈判,谈判的时候一言不合我直接上手和煤老板打了一架。”


  (https://www.lw00.net/2016/2016567/923184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