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第255章


黎夏午睡的时候,  林姐和赵明亮一起收拾厨房。气通上了,电冰箱、电饭锅之类的也都买回来了。

        晚上就可以自己做饭来吃了。

        黎夏问成斌,“你们要不要一起吃晚饭?”她是包饭的,  之前他们都是下馆子。

        “我们这么多人,  你们忙得过来?”

        “我一会儿要过去居委会,顺便问问附近有没有大姐愿意出来做短工。一天给十块钱,应该有人愿意来的!”

        成斌道:“那敢情好啊,长期吃的话还是家常饭更好吃、营养、干净。黎总,  每一项开支我都记了帐的。回头给你看看?”

        “嗯。”敢拿给她看,  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那些琉璃瓦什么的,成斌在熟人那里拿肯定比市价便宜,人家吃点差价也在情理之中。

        黎夏今天心情挺好的。展翘过了年回去同她讲,  她的房子只是看起来很残破,但用砂纸把面上砂一砂,  里头的木料其实是好的。

        所以不用像她想的需要全部推倒重建。

        今天在看到西厢、看到模型,  她简直是心花朵朵开!

        她的四合院,  真的要变成独门独院、古香古色了。

        黎夏让林姐和赵明亮去附近农贸市场买菜。人多,林姐一个人肯定提不了。

        今天算是在这个家里吃的第一顿。

        她则往打听来的居委会去。中午起来她在卫生间冲了个淋浴,  这会儿穿着宽松的t恤搭窄脚短裤,  脚上踩一双时髦的皮拖。

        她先前看到胡同里很多大老爷们、大姐都是这么休闲的打扮。有些手里还拿把大蒲扇。

        反正下午没准备再出门正经做什么事,  她也这么穿。

        从年前料到煤老板要打价格战开始,黎夏的神经一直是绷着的。

        三四月份稍微松弛了一下,还了一部分欠债。

        但五月份又遇上朱应泉这个糟心的家伙。

        倒是这会儿,见到老北京的人过得这么自在、悠然,  她一直绷着的神经才跟着松弛了下来。

        居委会主任钱大妈看过她的房本,“原来你才

        是业主啊。年前有个年轻姑娘也拿房本来。她说她不是业主,只是业主的朋友。那你这是来装好了要长住?”

        “不会长住,  我在南边做生意。我今天来就是问问买房落户那个政策。”

        “哦,今年刚出来的。你符合条件!”

        钱大妈给黎夏讲了拿哪些证件,去哪里办。

        “原来你是做生意的啊。怪不得年纪轻轻就全款买下这么一套小四合院。”

        “没办法,下岗女工再就业呢!只有豁出去了,不然能怎么办呢?”

        “到处都这样,做生意出了头就好。现在下海做生意,发财了的不少。你做什么生意的啊?”

        年纪轻轻这么多钱,钱大妈觉得自己得问问。

        “我开了一家连锁超市,生意还可以。大妈你放心,我可是共|产|党员。我还要把组织关系转到居委会来。”

        钱大妈一拍大腿,“原来你是党员啊!那没问题了。”

        她翻了翻黎夏的资料,“唉哟,不得了,你连续四年都是优秀党|员啊。”

        “就是因为开了连锁超市,解决了很多和我一样下岗的人的生计。”

        “这是大好事、大好事啊。利国利民的!等你去落户了,再过来一趟。到时候才好帮你把转组织关系的手续办妥。”

        看到优秀党员的履历,钱大妈再没有怀疑了。

        “哦,好的。那回头我再来一趟。”黎夏本来就是拿出来给钱大妈看一下的,证明自己所言不虚。

        不然,她突然搬来,这胡同里的人还不知道在背后怎么揣测她呢。

        钱大妈这里看了,一会儿大家就都知道了。

        “小黎同志,你去落户的证件可带齐了没有?你从外地来,要是漏了什么可就麻烦了。”

        确认了黎夏是同志、是好人家的姑娘、还是成功创业的下岗女工,钱大妈比之前又热情了三分。

        黎夏是有备而来,该带的都带了。镇上派出所的迁出证明也是办了的。

        “钱大妈,谢谢您啊。我都带齐了,明天就去办。办好了我再来转组织关系。对了,我还有个事

        啊。就是我那里今晚上开始工人一起吃饭,我要找两个手脚勤快、爱干净的大姐打些短工,一天十块钱。活儿不多,主要就是做饭前的准备和之后的收拾。可以包吃!”

        钱大妈道:“那行,我一会儿给你叫两个人过去。都是家里比较困难,做事麻利、人讲究的。”

        十块钱一天还包吃的短工,算是不错的待遇了。

        “那麻烦您了!”

        黎夏问好了,在附近胡同溜达了一下。看到有公用电话,走过去给琪姐打了个电话说一声自己到北京了。

        呃,手机漫游费太贵了!黎大老板一向能省则省。她在异地,手边有座机,通常都是手机挂断,拿座机给人打回去的。

        黎琪道:“夏夏,今天到的?”

        “昨天,昨晚在跃跃那里住的。”

        琪姐的公婆也在北京,估计还是长住。不然她家老头不会说国庆之后大伯和大伯母住她这里。

        明哥的钱暂时应该都压在土地上了。

        “我下了班过来看看。”

        “行,你来吧。我这儿可热闹了,有八个工人在给我装修房子。另外我还带了一个保姆、一个保镖。”

        “嗬,是够热闹的。那我干脆一家子吃过晚饭遛着弯过来。秦丹给你接的风是吧,那回头你走的时候我送你。”

        回去的时候,黎夏看到附近有卖金鱼的、卖花的都进去逛了逛。

        等她进家门,菜已经买回来了。林姐和两个大姐一起在厨房摘菜。

        这厨房大,有十几个平方,三个人不会挤。

        人多,晚上索性烧柴火灶。正好成斌他们把院子里不必要的树状那些给砍了。

        回头再想办法去找些柴,或者看看市集有没有人卖的。

        屋里通了电,但是电视、网线都没通。赵明亮坐不住,去看人家师傅干活去了。还能帮着递递东西。

        天井的鱼缸里之前是空的、干的。黎夏买了一只红色的、一只黑色的金鱼,用口袋装水拎了回来。

        还有几盆碗莲,正是开花的时候,特别的好看。

        她跑到井台那

        边去打水。用车轱辘转着打起来一桶水,提到鱼缸那边倒进去。再放进金鱼、碗莲。

        院子里一下子就有生机和活力多了。

        这屋里自然是通了自来水的。不过这井台也没有废弃。而且井里打起来的水,没有太多漂白粉的味道。

        两个大姐把手头的事放下,出来给黎夏做了个自我介绍。

        她们都是这胡同里的住户,一个姓马、一个姓王。

        钱大妈让人把她们叫去,说了打短工之事。

        她们都是下岗女工,家里日子不大好过。一开始也有顾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家。

        听钱大妈说是个年轻的下岗女工,人家下岗后开了连锁超市,给很多人解决了生计。

        连续几年被评为优秀党|员。以后户口也要落在她们胡同,组织关系也转进来。两人便安心的来了。

        黎夏点点头,“马姐、王姐,那这段时间就麻烦你们了。回头我走了,你们也继续过来忙活吧。可以一直做到工程结束。”

        那两人都挺高兴的,活儿不多,离家又近。而且干完这里的活,还可以回去忙活家里的事。

        晚上十二个人围一张大圆桌,6个荤菜,两个素菜还有一大盆汤。每个菜的分量都挺多。

        三位大姐一人做了几个菜,成斌他们食指大动。

        他们出来打工,虽然钱挣得多,但好久没吃这么家常味的饭菜了。

        林姐蒸的4斤米饭,一点没剩。

        黎夏道:“呃,还要不要加点面条?”她不确定这群人吃饱了没有。

        按说四斤米饭,怎么都该吃饱了。但一点都没剩,她也有点说不好。

        成斌道:“够了、够了,一个个的憨吃。”

        上午带他们出去买东西的徐勇也道:“黎总,真的吃好了。就是很久没吃家常饭菜,香!”

        “你们可以自己请人做啊?”

        成斌赧然道:“那灶台才弄好晾干没几天。”

        是接到展翘电话之后才开始弄的。

        两个大姐帮着林姐一起收拾。这么多人吃饭,锅碗瓢盆、杯盘

        碗碟着实是不少。

        林姐还给做了明天面条的浇头,一大盆。黎夏教过她。

        挂面她直接买了十斤,估计能吃个三天吧。反正近,不够她再去买。

        晚上凉快,天也没黑,众人饭后坐了二十分钟又开工。

        晚饭好吃、肉多油足,大家都挺有干劲的。

        徐勇对成斌道:“这个黎总,做事不是那号抠抠搜搜的。”

        成斌笑,“人家手下两千多人,摊子很大的。能把生意做这么大,应该不是小家子气的。不过展翘说她平时还是挺节约的。”

        房顶上一个人道:“她手机接到电话,都跑出去用座机打回去。挺会过日子的!”

        成斌道:“就挺接地气吧,不难相处。”

        黎琪一家三口过来的时候,钱大妈和隔壁几家的人也过来了。

        老北京人,热情。哪怕黎夏是新住户,听钱大妈说了她的来历便也不拿她当外人。

        大家还是很欢迎人品好的邻居的。一开始听说是个年轻女娃子买的,还生怕她是做什么不正当营生的呢。

        吃过晚饭,溜达着就过来看看。大家互相认识一下。这儿的房子修复得很好,而且还故意做旧了,很有历史的厚重感。他们早想进来看看了。

        “超市啊,我知道。咱们北京有物美超市,就翠微那边。”

        黎夏道:“人家那大,我比不了。我第一家店只有260个平方,最大的也不过1500个平方。我都是二三四线城市开店。”

        物美超市第一家翠微店,1995年营收上亿,然后开了第二家。

        黎夏最大的省城一店,一整年才有2000万的营收呢。

        张文中是把翠微店当模板开的,肯定不会把她的小门店看在眼底。

        她准备过两天把事情都办完了,去物美超市看看。

        不过,有一点她很有信心,她的利润率肯定比物美超市高。

        北京的门面价格和人力成本,那比蜀中可是高太多了!

        物美能有12的利润就相当不错了。

        黎夏让胡

        同口的瓜农送了两个大西瓜过来,然后让三位大姐切开招待工人和邻居。

        这些邻居过来,也大多拿了些瓜果蔬菜,或者家里做的馒头、饺子、艾窝窝。

        这会儿大家伙正在院子里侃大山呢,就说下岗工人再就业的话题。

        黎琪进来一看这么热闹,“哟,这不说还以为你在老北京住了多少年了呢。”


  (https://www.lw00.net/2016/2016582/1023768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