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66章


九月中旬黎夏得到了去罗镇长办公室汇报工作的机会。

        这会儿征地的工作还在进行中。政府征地,  老百姓还是知道胳膊拗不过大腿的。基本比较顺利!

        罗镇长让人给黎夏沏了茶,然后把人打发出去。

        “镇长好,打扰您工作了。”

        “我主管的就是经济,  你这不算打扰啊。啧,地基都还没挖,你们一个个就开始打主意了。”

        看来想吃这个红利的不只她一个人啊。

        茶老板没看上,那是他们面对的客人主要不是农民。真要是农民买茶,  直接去家里还近便些。

        但农贸市场在镇上绝对是将来客流量最大、最繁华的地段了。所以盯上这块肥肉的也不少。

        “主要我开超市,必须得是连在一起的几个门面。中间隔了一个都不行。如果实在是办不到,  我也得早点另打主意。”

        其实这种连在一起的小门面不是黎夏的首选。像明哥租的那栋楼,直接给她两层是最好的。

        但镇上目前没有这样的地方。唯有的两座靠街的楼房都是别人的福利房,  底楼早被单位安排好了,且在老街上。

        所以黎夏只能选择把几个门面打通。

        罗镇长端着茶盅道:“自选商场,  哦,  超市,  我在老镇长那里看过照片。确实很不错,  一站式购齐生活用品。而且是自选,  给老百姓相当大的自主权。这个想法很超前。上海才刚弄一两年,咱们小镇上就有了,是很亮眼的。说说你买下连在一起的六个门面后的具体操作。”

        “镇长,我问过了。这每个门面中间的是承重墙,不能打。但在上头开个门还是没问题的。我打算定制框架摆放物品,  就靠墙放。“

        罗镇长既然看过照片,  就很能理解黎夏说的。

        “那么,用人上呢?你能给政府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接下来两三年政府有给如今不景气的厂子改制的打算。我会优先录用下岗职工。”

        开超市可以是经济工作的成绩,解决即将出现的下岗职工的再就

        业,也是维持社会稳定。如今为了买房,  这饼不得不画了。

        就是大伯说的,能兑现就行了。

        黎夏汇报了小半个小时,罗镇长道:“行吧,我去帮你争取一下。但是钱你得自己准备好。毕竟如今的贷款政策还卡得比较死。不过有你明哥,你应该有地儿弄钱的。”

        黎夏道:“镇长,起步阶段他比我还缺钱呢。大也有大的难处!我这缺口还能找家里人多方凑凑。他那缺口我们都爱莫能助。不过,镇长最大的问题都帮我解决了,钱的问题我自己想办法。”现在确实不敢违规贷款给她。

        罗镇长肯说试,其实已经有七八成把握了。更何况,黎夏看得出来他说上海才弄一两年的时候,是很动心的。

        门面有把握了,到时候钱基本也不差什么。黎夏便开始往县城跑,她要在县城找合适开第二家点的位置了。

        除了牟娅这个跑腿的,她和魏容也叫上了。毕竟是家里开大杂货铺的,很多地方比较敏锐。

        三个人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的转悠。

        最旺的地方别说买、租都早就没地儿了。而且贵得伤心,一年下来光租金都出去两三万。

        明哥都只敢往城边上租呢。当然,他是图那里靠近公路好发货。但价格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最理想就楼房的底楼弄四百个平方。要上一层楼就很多人会却步了。

        魏容道:“小妹,买的话实在是难度不小,租的话还有些可能。而且买,你钱也不凑手啊。”

        “镇上的门面是明年的事,县城应该是后年了。到时候我把六个门面房拿去抵押贷款凑一凑。不过实在不行的话,租也可以。到时候商业化程度会更强,不会轻易出现毁约了。”

        黎夏没说她觉得两年后拿三十万出来买门面不是大问题。

        首先,餐馆和面摊一年就能给她挣六七万。等超市开起来如果顺利,一年可能十万往上走。

        当然,如果不顺她也不用开第二家了。

        所谓的顺就是进货、出货转得快,不能押太多现金在货上。刚开始,

        她应该拿不到先卖再付款的优待。

        积压太多货,连百货公司都抡不转,更不要说她一个私人了。

        等这两家开起来,第三家就可以缓一缓。不要负债太高!

        她们在县城转有了十来天,发现最适合的就是之前听说要修商品房的车站那一块。

        那一片规划得还挺大,而且是纯商业化的,比农贸市场还好弄些。唯一的问题就是在开建的时候就得给钱。

        魏容道:“这一片可还没开始拆迁呢。开放商拆迁跟政府拆迁不同,难保不出现钉子户。到时候就不知道拖多久了。”

        “能修起来的,拖一拖咱们反而更好凑钱。我就怕到时候钱不凑手。”

        毕竟是两次时间离得太近了。得等镇上门面的房本下来了才能去办抵押贷款。而且得等镇上超市的生意顺起来。

        “二嫂,这个地方算一个备选吧。接下来你带着牟娅再跑跑,尽量多找几个备选的地方出来。这样我们不至于那么被动。”

        “好的。”

        黎夏回镇上了,如今也只是先跑一跑有个意向,这才好去关注。

        没几天,她在家接到罗镇长秘书的电话,“黎夏,我是徐华啊。我调来给罗镇长做秘书了。呃,官方不叫秘书,镇长不配秘书和司机。但干的就这活儿。”

        “徐华姐,是你啊。这就更好沟通了。是有什么事么?”

        “听说你在县城到处找几百平的大门面。罗镇长让我问问啊。”

        “哎呦,可别误会,我那是跑二店的点了。一店我以为跟罗镇长那里汇报过了,就踏实了嘛。”

        “你这个动作也太快了吧!”

        “不敢慢啊!”慢了,过了98年,商品房的价格就要开始飙升了。虽然不至于像后世打着滚的往上翻,但比现在也是要贵得多了。

        而且她不是还想三年后去北京买房落户么。那这两个店子到时候也得能稳定盈利才好。不然她怎么敢抽调那么多现金?

        海淀区的学校多且好,她也想像琪姐一样买在海淀区。到时候起码得四五千一个平方

        吧。

        她得能拿出15万现金,还要供房。

        感觉自己越来越缺钱啊!

        罗镇长那边听说黎夏是去找二店的门面去了。

        “这还真是个急性子啊!”

        看来那六个门面还真得给她,不然弄不好就跑县城去了。二店变一店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黎夏回到家,刚上台阶,她妈从厨房窗口看了一眼就道:“你这去县城十来天,人都黑了一号啊。”

        黎夏瞅瞅旁边的两个哥哥,“这跟大哥、二哥坐一块儿才显得出是一母同胞的嘛。”

        黎夏妈道:“那他们比你可还黑几个号。”

        这都快国庆了,今天运花的生意快结束了。有了电子助动器,两人省了不少力气。但晒还是要晒的。

        他们如今已经分别从两三个茶老板那里拿花了。一晚上一百斤左右的分量,不一定一家就能给齐。毕竟那附近也有农民做这个手工活。而且镇上去运花的也渐渐多起来。

        不过今年比去年赚得多是真的。一天多六块钱,五个月就多了900。

        黎竣看到黎夏坐下,伸手给她舀了一碗冰粉,又按她的口味多放稠稠的红糖水。

        他和魏容如今都挣得多了,还在盘算往县城买房的事。魏家人对他态度好了不少。这都是托了小妹的福。

        黎夏笑着接过来慢悠悠的吃。这是她妈手搓的,比兑的好吃。

        国庆一过,就没得吃了。

        “爸、妈,你们今年去哪玩啊?”国庆之后,黎阳、黎竣的生意结束,两老就准备出去了

        店里让曲叔叔收钱,张嬢嬢暂时看着。十天半月的不会有问题。

        黎会计道:“去山东,爬泰山、拜圣人。”

        “也是有人在当地给你们安排妥当?”

        上一次去西安,花了400块的费用,有人把吃住行给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四位老人都觉得宁可钱受罪,不要人遭罪。

        再说了,摊到人头上才一人一百。一年就出去两次,以如今的收入,倒也没什么不舍得的。

        这样,家里孩子也要放心得多。

        黎

        会计点头,“易秘书帮我们联系的当地导游,会到火车站来接。这次还有易教授会同我们一道去。”

        “那挺好啊。”易教授的爱人也是知识分子。□□的时候不堪受辱自杀了,那之后他就没有再结婚。

        大伯和她爸也是上过学的,虽然没读过大学,但后来都自己看了不少书。也不至于有文化方面太大的代沟。

        黎阳等他们的话题告一段落道:“小妹,总听你说什么改制,又说剩余劳动力。意思是不是咱们这一片,会有很多人日子艰难啊?”

        黎夏道:“你们没在外头说吧?回头有人要骂我乌鸦嘴的。”

        真正有想法的人看到厂里渐渐陷入困境,是会自己谋求出路的。这样的人已经不少了,并不只离家。

        但有些人他不愿意接受现实。这种人完全是在装睡,喊不醒的。

        你苦口婆心跟他讲,他还要说你乌鸦嘴、扫把星。是厂子都是被你给咒垮的。憾山易,憾这群人难。幸亏黎会计不是的固执得不转弯的。

        黎阳道:“没有,大伯都不敢在外头随便说,我们哪敢听了半截就出去讲?”

        “怎么,大哥,尝到规模扩大的好处了?”

        黎阳点头,黎竣也看过来。

        “我判断是会这样发展。但是,到时候厂里也很多像你们一样的壮劳力下岗。竞争也会加大的。不过你们走在了前头,只要你们继续好好做,一般人还是做生不如做熟的。”

        黎竣道:“嗯,我们还是有竞争优势的。唉,感觉生活充满奔头啊!现在这样,比单纯端铁饭碗强。”

        黎会计看眼厨房,黎夏妈在做明天豆花饭的蘸水。这也是活得比以前又干劲的。

        黎夏手把手教她妈做好吃的蘸水。有剁椒和辣椒油的两种,同样受欢迎。

        黎夏妈把豆花饭做成了日常项目。

        一碗豆花,配一碟泡菜,甑子饭随便添。两块钱一个人!每天都能卖出四五十块钱。

        她做好了出来,“夏夏,你到处找门面,回头也给餐馆找一个。”

        黎夏点头,老太太尝到挣

        钱的好处了,不想收摊。行吧,在农贸市场附近租一个门面继续开餐馆,不麻烦。

        到时候喊辆车把桌椅板凳一股脑儿的就运过去了。生意可能比现在还好。


  (https://www.lw00.net/2016/2016582/1033613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