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36章


就拉好线到吃中饭的两个小时,  就有六个住在方圆两里内的邻居来打了长途。

        都是有段日子没和远方的孩子联系的了,说上几分钟顺便把黎夏的电话号码报给对方。

        听了两个电话,围观看热闹的邻居们就纷纷散去了。

        黎会计收了十二三块的电话费,  “住附近要打长途的人还是少,  短途就更没人打了。还是得看赶集的农民。”

        他说完就坐下研究起了电话机的说明书。因为字有些小,  还让黎远回去给他把老花眼镜拿过来了。

        到6号赶集,有些从门口路过的农民看到挂得高高的黑板上‘公用电话’四个字,  停下来看看价格。

        发现和邮电局一个价格都道:“这样以后要打电话就不用绕去邮电局那边了,绕挺大一圈的。”

        邮电局其实也在将来的农贸市场附近。镇政府也在那边,  公路、车站也在。而且那边的土地很宽,发展征用也方便。

        果然选在外面修是有道理的。

        这一天的电话生意黎会计都给记下来了,也没耽误他收面钱。

        黎夏忙完午间旺场看了一下。有十二个人用,  净入九块多。

        “照这么算你得一年多才能把安装费挣回来。估计以后口耳相传都知道这里有公用电话了,人能更多些。就算一年吧!”

        黎夏笑笑,“那不等于一年白赚一部电话么。”

        “倒也是。”黎会计顿了下,  “你那天说往外修修农贸市场的事,我觉得大有可能。不过都还没风声,  按照一贯的办事效率起码是两年后的事了。”

        那这电话机还是有得赚的。

        到后来,  黎夏的名片印好发出去,黎会计还能帮她做登记。

        “对,  不签单,  收现金。”

        如果是约的白天去别人办公的地方把单定下来,他就不管。

        要是去别人家里,  他就陪着一道去。如果黎阳和黎竣在家,  就打发他们陪着去。

        时间进入八月底,黎夏妈喜滋滋的道:“我这个月超过两百块了。”

        黎夏笑了一下,算上电话每月的三百左右,  她七八月加起

        来刚好五千。因为陆续接了几单升学宴,还有两单寿宴、一单喜宴。

        周姐两口子和她老公公都是政府工作人员,要求比较高。但普通人家也有来看过觉得黎夏这里就不错了的。

        院子里花花草草被表姨侍弄得挺好,照相还挺好看的。不照外头就是了嘛。

        总之就是宴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俩月都超过了卖面的收入。这里头有几单都是厂里熟人给介绍的,黎夏都给了回扣。

        这里头以私人席面为主。别的单位也想走签单,黎夏没答应。

        90年代的签单坑了不少饭馆的。到最后单位垮了,一把签单在手里,欲哭无泪。

        她敢给纸厂签单,是因为她爸是厂子的创始人、老财务。现在厂里效益还好,怎么都坑不到她头上。

        就是有风吹草动,也少不了给她通风报信的人。

        别的单位就算了吧,大不了不接。

        反正现在家里有大事,花几十块钱请一桌,家庭条件好一点的没什么不舍得。

        黎夏这里各种档次的席面都可以安排的。四十八块也绝不会寒酸。

        “什么,你超两百了?黎夏,你得给我发工资。也不用多,和退休工资加起来比你妈多一块就成!”柜台后的黎会计提着要求。

        “好!”黎夏满口答应,老头对她的帮助确实挺大。

        七月她说把那八百还给老头,他没要,催着黎夏赶紧攒够还给银行。老一辈的人欠债还是心头不踏实。

        照这么算,国庆前应该也能把5600的贷款提前还上。

        “死老头子,你还非得比我多才甘心啊?”

        “没错。”黎会计点头道。

        黎夏果然给她爸添了二十几块钱,恰好比黎夏妈多一块。

        黎夏妈知道后气结,“你跟谁一边的?”

        “妈,这店以后都是您的,让黎会计好好给您打工不好么?”

        黎夏妈这么一想果然气顺了。

        九月生意回落了一点,升学宴的收入没了。但到月底一盘还是有二千出头。

        这样攒两年总该够买百来平方铺面了。

        哥嫂们努力了五个月,也赚了一笔。黎

        夏估着大房添了有一千收入,二房应该多三四百。杂货铺的生意比大嫂包抄手要多赚一些。

        吃晚饭的时候说起要请黎夏客的事。

        黎夏道:“请我倒是不必了。我想让爸替我去上海出趟差,要不你们添点钱?”

        “出差?”全家都愣愣的看着黎夏。

        “是这样,上海上个月开了国内第一家超市。呃,现在还不叫超市,叫自选商场。我走不开,想爸替我去看看。爸你以前替厂里出过差的,出去不至于找不着北。你干脆把妈带上,把苏沪杭慢悠悠的转一下。”

        老头才58,老太太才53。腿脚都很好,精气神也佳。家里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正好可以出去旅游一趟。

        老头还出过省,老太太好像这个年纪省城都没去过。

        出差什么的,自然是个说辞。黎夏还没看过大超市什么样么?

        打发他们出去玩玩,亲眼看一下国内的大超市,以后也能对她多点支持。

        果然,一听是公私两便老头想想就同意了,“你那里安排得过来?”

        “没事,我可以请曲叔叔帮忙看十几天。一天给他五块钱,他应该挺乐意的。”

        黎会计点点头。老曲的人品还是信得过的,收钱不会有问题。

        他高兴得道:“好,那我就替你去看看。正好我看了那沃尔顿的事迹,也可以对照一下。”

        黎夏妈道:“那、那得花多少钱啊?”

        黎夏道:“钱挣来就是为了花的。既然是为了我的事,那我出大头,我给拿四百。”

        去苏沪杭旅游?其他几人还有些懵,这都从没想过的事。

        魏容第一个反应过来,看眼黎竣无声的说了个‘二百’。

        黎竣立即道:“那我们拿二百。”

        黎阳也道:“我们也二百。”

        这年头,八百块钱出去玩十天半月,挺富裕了。而且老头、老太自己手头也是有钱的。

        他们可以把存折带上,去外地取钱。如今借记卡还没有出来,不然更方便。

        黎夏妈还有些迟疑,这一走,她要少卖十天半月豆浆呢。

        三毛钱一大碗或者喝水的瓷盅一盅。因

        为醇厚、地道,每天都有固定客户的。

        黎夏道:“妈,等你以后当了老板就没时间出去玩了。反正我们钱给了,你实在不去让爸自己出去潇洒也可以。”

        黎会计笑道:“走吧、走吧,我领你去大城市玩。”

        “那我走了,谁给雯雯和小远做饭啊?还有他们几个要上班的。”

        黎夏道:“我开着饭馆子呢,你还怕他们会没地方吃饭?”

        这么一说,就连黎雯和黎远都劝了起来,“奶奶,你出去玩玩吧。我们老师说了,要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儿子、媳妇也劝道:“去吧,多拍点照片回来。听说外滩可漂亮了。还有苏杭二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呢。”

        最终便决定了出行。

        黎夏看黎雯和黎远看着她,“游乐场是吧,这个周末就安排。这不小姑才把债还清么。小远,这话不能再去外头说了。小姑不用你帮忙撑面子。咱们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

        魏容点头,“没错,儿子。有个词叫闷声发大财。瞧你明叔名声在外,你们小学搞个六一文娱汇演都不忘给他发请柬。”

        黎远和黎雯都知道那张请柬是要出钱的。明婶每年六一接了请柬都要买一千元的学习用品送去。少了还要被管财务的老师议论。

        小姑虽然不至于,但还是别往外说。

        兄嫂互相看看,这才多久债就还清了。

        如今小妹有一套房子。因为刚装修过,银行估价七千。还有冰箱,电话。这加起来就上万了。

        两个小的听说周末带他们去游乐场便咧嘴笑了。他们要上课,没时间出去玩十天半月。但周末去游乐场也可以在同学中间吹吹牛了。

        黎夏找曲叔叔给黎会计代班。这一来,邻居都知道了。黎家的闺女和儿子、媳妇出钱让老两口出去旅游,苏沪杭呢!

        别人问起,黎会计没提什么出差的事儿。他也有点回过味来了。

        他去只能看个表象啊。这些夏夏跟她那个去上海读大学的同学就能打听到的。肯定也是那个同学告诉她自选商场的事的。

        那犯得着花这么多钱让他们去一趟?

        所以,孩子就是让他们出去玩儿。

        黎明再来吃面,黎夏问他,“明哥你最近去不去省城的?”明哥现在在市里、省里都有了点了。

        “嗯,下个星期要去一趟。你要上去啊?”

        “不是,我爸妈要去苏沪杭玩玩。如果你要去省城,就顺便把他们捎上去。而且有你送上火车我也放心些。”

        黎明满口答应,“没问题,你让他们把行李收拾好。到时候我开车到门口来接上他们。”

        “不耽误你的事吧?”

        “不会,哪能呢?车里有空位置。”

        黎夏小声道:“我是说如果你要带那位去省城,那肯定不能跟我爸一起走啊。”

        黎明道:“我可不想找骂挨,肯定不会安排在一起。她不去的,而且就是她要去,让她坐小马或者谁的车就是了。”

        二叔跟他爸一样的老古板。这都长辈,骂他他也只有受着。

        小马后来没再提,看来聊了一路是真说开了。

        “那你看着让他们买卧铺票。我怕二老为了省钱买硬座。”

        现在只有绿皮火车,要坐几十个小时呢。

        黎明点头,“放心就是了。”

        黎夏呼出一口气,“去有你盯着,回来怕是还得买硬座。”

        黎明笑,“我家老头、老太也是一样的,就是爱省钱。对,回头我也打发他们出去玩玩。他们年纪可比二叔、二婶要大些。再不出去走动、走动以后不方便了。要不人家怎么说女儿是小棉袄呢,你看我就没想到这些。要不干脆让他们四个组团去算了。”

        “可以的啊。大伯也是见多识广的人,一起去遇事我爸还能有人商量。”

        嗯,大伯和大伯母要是一道去了,他们买卧铺票,老头就不会为了省钱回来的路上买硬座票了。她家老头很好面子的。

        黎明道:“苏沪杭是吧,10月份不冷不热的,我这就回去问问他们要不要一起去。”

        二人行就这么变成了四人行,到时候到了省城再由明哥接回来。甚至在外头万一遇上什么事他都有熟人可以托付的,这样就更让人放心了。


  (https://www.lw00.net/2016/2016587/1033616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